平泉南街清真寺是平泉县域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,它的肇建史,可追溯到清顺治四年,即公元1647年。乾隆七年(1742年),阿訇张洪业决心改变寺院简陋的面貌,携其子张瑾四处观摩,最后决定按京师齐华门外清真寺的格局仿建。为了确保寺院建设的样式精准无误,张家父子用秸杆扎成建筑模型带回家乡,聘请能工巧匠依样精心构建,从而奠定了古寺沿袭了几百年的风格,造就了平泉回族群众宗教、文化交流的崭新亮丽的聚集中心。
添加广告录音客服微信号,免费撰写广告录音词,低价制作各类真人广告录音
复制微信号
平泉南街清真寺位于县城八沟大街南胜利街社区,为东西座向的四合院布局,占地面积3805.95平方米。大门为三间歇山式清代建筑,房顶砖瓦结构,筒瓦扣垄,房脊为飞龙卧顶,两山扛垅各有走兽蹲卧。二门为硬山式仿清代阁楼样式的门厅,直通后院。后院中央为楼阁式8间大殿,大殿前后连接6间龟尾屋,俗称抱厦,龟尾屋均有三面回廊。后面龟尾屋为三层楼阁式清代攒尖式的宣礼楼。
宣礼楼前的牌匾是这里的独到风景之一,“亘古清真”匾额为清朝廷所赐;“功绩永存”匾则是纪念张氏父子光大寺院的功勋;另有原国务院副总理、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题写的“平泉清真寺”,民国时期的“教衍天方”匾等无不熠熠生辉,昭示着寺院的辉煌,诠释着民族和谐。
大殿内古朴、静雅,是广大穆斯林虔心礼拜的场所,藏经阁供教职人员和信众学习研究之用。大殿北面的卷棚式讲堂是讲经办学的教室。2015年新建的清真寺文史展厅,丰富了穆民宗教文化和改善了信仰环境。
良好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环境,让寺院的雕梁画栋更加光鲜亮丽,象这光洁的新月永葆希望的光辉。平泉县南街清真寺正在新世纪不断展现着信仰、智慧、文明的光芒,它古老而不陈旧,是一道平泉回族文化的历史长廊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- 上一篇: 电子猫
- 下一篇: 阿城区金都街道绿波社区党支部主题配音文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