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之行始于足下
添加广告录音客服微信号,免费撰写广告录音词,低价制作各类真人广告录音
复制微信号
绵阳市城建档案馆始建于1986年,是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科技事业单位,归口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领导,是全市城市建设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中心,业务上接受市档案局的指导、监督和检查。
万事开头难。建馆初期,在有限的办公条件下,第一代城建档案人开始了创业之路,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,凭着对新生事物的好奇,凭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,他们带着满腔热情、带着憧憬四处奔波,当第一份完整的城建档案资料呈现在眼前时,所有的辛酸劳累在这一刻瞬间转换成了幸福的喜悦。
[同期声]:第一任馆长孙坤:“要把这个事情做好,我感觉责任重大。这是一项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的事业。”
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。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、在第一代城建档案人的辛勤工作下,绵阳城建档案馆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。1990年,绵阳率先在全省建成了标准化的城建档案馆房,绵阳城建档案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,档案基础业务开始向科学化、标准化和规范化迈进。
[同期声]:第二任馆长孙文旭:“硬件配套起来了,各项业务也都跟上了,走在了全省的前面。”
创业的艰难期,通过第一代城建档案人的不懈努力,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。虽然他们已经退休颐养天年,但他们的功劳将永远载入绵阳城建档案事业的史册。
乘风破浪勇往直前
经过近30年的风雨历程,绵阳市城建档案馆犹如雨后春笋,不断成长壮大。如今,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人员编制结构合理,专业技术人才齐备,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。
抓体制建设,一岗双责
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,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,仅城建档案馆的职能已经不能很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,必须进一步完善机构。通过多方努力,于1999年9月,增挂了绵阳市城建档案管理处的牌子,即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馆处合一体制,实行一岗双责,赋予了行政管理的职能。
2012年3月,市编委又将第一名称变更为绵阳市城建档案管理处,并增加人员编制6名,总编制达到20名。现有17名在职职工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,有副高职称4名,中级职称4名。内设有综合办公室、业务指导科、管理编研科、信息技术科、声像科,行政和业务管理既分工明确、责任落实,又协调配合、相互监督。
抓班子建设,带好队伍
长期以来,我馆在班子、队伍以及馆内文化建设长抓不懈。通过开展创“四好”班子活动,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组织各种政治、业务学习,参加各类培训以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,全馆上下形成了勤政廉洁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。建立了一支稳定、和谐,业务水平高,实战能力强的一流团队。同时,通过开展“党员先锋工程”、“争先创优”、“中华经典诵读”、“党员示范岗”等主题活动以及各种文体活动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活跃职工文娱生活,推动了城建档案工作的开展。
抓业务指导,打牢基础
深入开展业务指导,把问题解决在档案进馆之前。我馆每年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建设工地、县(市)、区进行业务指导,督促检查各建设工地的资料形成、收集、保管情况,特别是从2014年起,我馆根据绵阳市政府办公室出台的《关于在绵阳中心城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工作的通知》,实行工程项目联合验收后,更是加大了业务指导力度,确保城建档案及时移交入库,达到应收尽收。
近年来,我们依据《绵阳市建设工程资料员管理暂行办法》,通过资料员持证上岗检查, 报送档案查验岗位证书以及资料员注册登记和信用管理等措施,在全市严格推行工程资料员持证上岗制度,提高了工程档案资料质量和资料员队伍素质。目前,在我馆注册登记的资料员达1000多人,成为城建档案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抓数字化建设,上档升级
1999年,我馆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联合开发了城建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,并建成局域网,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档案的收集、整理、立卷、归档和利用检索等工作,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。
2008年特大地震的巨大破坏力,使我们对档案的安全保管和便捷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从2009年开始,加快了档案数字化、信息化建设步伐,先后投资数百万元,购置服务器、磁盘阵列、扫描仪、绘图仪等设备设施,开展数字转换工作,实现了扫描件的直接查阅利用。从2013年5月1日开始,全面实施建设工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报送办法,从源头上解决纸质档案数字化问题。2012年采购了异地容灾备份设备,并与山西省晋中市达成协议,开展了异地备份工作,并实现双方互备。
抓声像档案,持续发展
在声像档案方面,先后投资数十万元,购置高清摄像机三台、专业照相机4部、航拍飞机两部,以及专业编录等设备器材,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,对市政工程、重点工程、旧城改造工程等进行声像资料的拍摄收集。每年拍摄录像资料300多分钟,照片2000多张。2008年以来,我馆拍摄收集了大量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声像资料,其中照片资料上万张,为特定历史时期留下了珍贵的档案资料。
目前,我馆已具备独立编排、拍摄、制作各类工程档案影像片、电视专题片、形象宣传片的能力。
同期声:现任绵阳市城建档案管理处处长、馆长杨中林:“声像档案更能形象、直观、全面地记录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,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,也是我们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。”
环境艰苦成绩卓越
2008年的一场大地震,原馆房受损无法使用,我们曾两次搬迁至临时地点办公。秉承第一代城建档案人的优良传统,把苦累化作成实干动力,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。
随着进馆档案数量的增加,狭小的临时库房已经不能满足需求。2013年,我馆新添档案密集架,库房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。老馆房灾后重建受多种原因影响,直到2015年才正式开工建设,有望于2016年重建完成,届时库房紧张局面将彻底得到解决。
在几代城建档案人的努力下,目前馆藏档案达18个大类、86个属类、142个小类共91800多卷,排架长度2215米,电子和声像档案容量近2.0T。有图书、资料1534册,底图25000多张,字画44盒。共接待档案查阅12700多人次,23000多卷次。
多年以来,在上级领导关心支持和馆党支部组织带领下,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,得到了上级和社会普遍认可,先后多次受到住建部、省住建厅、省人社厅、省档案局、市政府、市住建局、市档案局的表彰奖励,获得“档案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“四好领导班子”、“创建先进单位”、“省一级档案馆”、“市级文明单位”等荣誉称号。
成绩属于过去,面对新时期新的任务,绵阳市城建档案人将坚持勤政务实、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为实现伟大中国梦、法治中国、智慧绵阳建设,开拓创新、锐意进取,为早日建成数字化档案馆而不懈努力!
2015.04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- 上一篇: 城南大道格力全国连锁4S店隆重开业
- 下一篇: 中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