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上阿须这片土地,眼前的景象会让人心旷神怡。壮阔的牧场风光中透出一派宁静、一派富足。阿须,翻译成汉语是富裕,富庶之地。草肥水美,六畜兴旺。云天里收笛声声,间或,牧歌悠扬。阿须人满足地生活在这里。
添加广告录音客服微信号,免费撰写广告录音词,低价制作各类真人广告录音
复制微信号
阿须人的富有不仅是物质上的,传说中,那位来自三界之处,声震雪域四方的英雄格萨尔就诞生在阿须。阿须,拥有格萨尔的诞生地,这种富有是任何物质财富取代不了的富有,阿须人有理由自豪和骄傲。
而阿须,旧时就叫做雄坝,这片草滩就叫做吉苏雅格康多。草坪上果然有“两水汇流”的溪流,草滩后果然有“两岩相对” 的石岩,碧绿的草滩果然也如铺毡一样……这地貌、地名与传唱中的一切竟如此吻合。
阿须的人们还说,格萨尔的母亲也不是凡人,而是龙女下凡。传说在藏历虎年虎月的士曜日那天,正在放牧的格萨尔母亲被祥云笼罩,被彩虹缠绕,天空霞光万道,仙乐从云中传来,倒在巨石上的龙女生下了格萨尔,在不知觉中,她的双脚把大石头蹬裂开了,迄今留在石头卜的脚板印还依稀可辨。
这座规模不大,甚至看上去显得格外普通的庙宇,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格萨尔王庙,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经堂。而今天又还有人把格它叫做格萨尔纪念堂。传说在这座庙里,曾经收藏着格萨尔王用过的、用象牙雕制的朱红印章。还有格萨尔手下战将阿尼查的家谱、大将察阿登的宝剑、格萨尔岳父使用过的佛珠、还有许多铠甲、兵器。阿须人说,可惜在清朝末年有年一年被玉树来的一位喇嘛转移走了。
一种说法是,这座庙是格萨尔的后代、林充土司翁青曲加建于清朝的道光年间。但阿须的牧民说,远在900年到1000年前,这庙宇就修造起来了,修庙的是格萨尔王手下大将翁布阿奴巴的儿子名叫林·格斯甲。
而阿须的牧民却不去理会这些汉字说了些什么,他们只认定,这位足迹遍布上部阿里三围、中部卫藏四水、下部多康多岗的英雄是自己家乡的人。在英雄出生的地上建座庙宇纪念他是天经地义的事,何况大智大勇的格萨尔以他非凡的经历和作为,早化成一座更为巍峨壮观的神殿,矗立在了千百万人民的心田上了。
楼层说不上巍峨,院落也不算宽大。静静地肃立在蓝天下的格萨尔庙显露出一派超世的坦然。阿须牧民,乃至所有的藏族人都相信,格萨尔确实曾经生活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上,而阿须之所以富足,今天所拥有的一切,都是当年格萨尔出生入死争取来的。
神骏昂首扬鬃、刀剑辉映日月、叱咤风云的英雄格萨尔统率雄壮威武的军旅。仿佛军旗卷着风声,仿佛将士高呼着胜利。格萨尔庙要让人们永远记住的是格萨尔的神威,他的力量、他的智慧、他那惩恶扬善,敢同一切邪恶拼打厮斗,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。
阿须的牧民中流传着一种说法。他们说格萨尔王其实也要转世,他的30员大将也要转世。转世后的格萨尔和他的大将们就生活在牧民中间。这听上去觉得荒诞的说法却源于一种格萨尔无时不在、无处不在的真实感觉。
牛皮船,翻过来看,极像一个没有了内脏的人有胸腔。其实,那是一个模样像人其实是魔怪的胸腔。因为要吃人、害人,格萨尔王杀了它,把它的胸腔用来做渡江的工具。从此,雅碧江上的牛皮船员全照着这个模样缝制,直到现在。
阿须的牧场不是内蒙古草原那样平坦得可以极目干里的牧场。就是这些平坝、山头、以及溪流叮当作响的沟边。都是极为肥美的牧场。因为这些起伏的山头,不断的沟沟岔岔,为富于变化的地形增添了许多幽静,弥漫着一种朦胧的神秘气氛。
无论你惊讶也好,好奇也好,也不论你相信还是不相信,在这条吉柯沟的沟里沟外,有许多草滩、河沟、山头的名称总是同格萨尔联系在一起,这名称居然同各地发掘、整理出来的格萨尔说唱本中那些地名的叫法几乎完全一样。
格萨尔当时还小,他的叔父晁通老是变着法阻拦、刁难他,不让他参加赛马。聪明的格萨尔把两个石头变成牛,赶着牛进沟放牧,晁通没有认出他来。快到赛马地地方时,格萨尔丢下石头变成的牛儿跑去赛马。石头也就复原了。至今,那块叫“嘎切”意为“大白脸牛”的岩石、那块叫“嘎切” 意为“小白脸牛”的岩石都还在沟里。
“吉柯”,汉语的意思是幸福,或者快乐。也许是因为格萨尔在这里度过了他贫穷但快乐童年的原因。这条沟,名叫“细珠虾玛”,传说这沟里地老鼠太多,破坏了草场,格萨尔在这里歼灭了鼠怪;这条沟叫“然尼沟”,说的是格萨尔在这里放牧过山羊;而在这条名叫“夏卓” 的山沟里,说的是格萨尔打下了一只准备抓食小羊羔的怪鹰,羽毛散落了一沟。
这条沟叫“喇嘛隆”,格萨尔在这里安葬了一位他极为信赖的高僧;他在名叫“尼夏” 的沟里,和部下点燃簧火烧肉充饥;他在“吉尼” 沟里为士兵分配食物;在名叫“磨勒” 的地方打卦,找到了被他追赶的妖魔藏匿地。
阿须牧民坚持说他们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历史。他们总会努力地说服人们相信格萨尔是一个真实的存在。在阿须去打滚的路上,格萨尔曾追杀一个名叫柯色热洛的妖魔,神骏的蹄迹就留在这块石头上,恶魔柯色热洛居住的山洞就在离这块石头不远的地方。
其实,不止阿须牧民们这么说,根据《格萨尔》史诗,格萨尔成人后,在德格、邓柯一带建立了声威赫赫的岭国,征战于青海、黄河源、昌都地区和云南迪庆及甘孜州境内的大部分地方。在这纵横几千里的广大土地上,都留下无数传说和遗迹。
仅德格,有关格萨尔活动形成的地名就有几十上百处。玉隆,是因为格萨尔王妃珠姆留恋这处风光而得名;雀儿山下的新路海叫做“玉隆郎错”,是说珠姆把她的心留在这里错阿,据说是因为格萨尔的叔父晁通住过这里而得名;年古的嘎登村是因为格萨尔手下嘎登去过而得名……
同绒戈寺隔条溪流相望,格萨尔的后裔林充土司修建过宫寨的仁青里山头清楚可见。俄支这地名,据说是格萨尔帐下一位将军的儿子有把宝刀的名字。而仁青里,意为珍珠园。林充土司把官寨修在这里,就是希望宝刀护卫珍珠圆,能够得到格萨尔祖先永久的庇护。直到六十年代末期,仁青里林充土司官寨的土墙、木壁上都绘满了格萨尔征战降魔的壁画,去过那里的人至今也还记得。
说唱《格萨尔》的艺人。街头。村寨。牧场。有的艺人只凭记忆和一张嘴。有的则自己摇鼓敲钱,自己拉琴配合。有的艺人说唱前先要展开一幅绘着格萨尔形象的唐卡画,用扎着彩色哈达的木棍或箭指点着画面说唱。
据甘孜州研究格萨尔的专家们说,甘孜州说唱格萨尔非常广泛,尤其是在德格、邓柯、石渠一带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,而且妇孺皆能。以说唱的流传密度来说,德格等地最高,牧区次之,农区、半农区再次之。有专家统计过,纯牧区的色达,有百分之七十的牧民都购有《格萨尔王》说唱史书;百分之三十的牧民都能唱上几段《格萨尔王》中的唱段;百分之八十的牧民都在不同场所听过格萨尔的说唱。
听格萨尔王说唱不择场地。只要有空闲人们都爱听。在交通闭塞的高原牧区,牧民们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重复着单调的牧业劳动。只有这些记忆惊人,口才流利、嗓音动听的艺人们的说古论今才给他们带来一些娱乐,当艺人们离开他们后,他们则模仿艺人,自己说唱,形成了真正的群众性的自娱自乐。
说唱艺人们有令人吃惊的记忆力,在说唱过程中从没有看见他们翻过书,事实上他们中绝大部分一字不识。一般他们都能说唱十多部格萨尔的传奇,多的能说唱几十部或更多。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,没有一个说唱艺人是从师傅那里继承来的,全部是无师自通。有的艺人说他是在几岁时得了一次病,病愈后便知道了他要说唱的内容;有的艺人说他是做了一场梦,梦中由神传授,梦醒后他就学会了格萨尔说唱。许多人都试图解释这些说唱艺人的现象,但起码至今还没得出答案,说唱艺人是一个谜。)
专家们说《格萨尔王》说唱史诗是说唱在前,版本流传在后。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其实是生活在高原上所有人们的集体创作。这种创作在说唱艺人尽兴说唱之际,牧民们尽情欣赏之时得到了最好的反映。说唱艺人与听众此时感情是相通的,赞叹的目光、痴迷的神情使说唱艺人发挥得更为酣畅淋漓,听众的情绪就能得到更好的调动,演员听众之间就会出现一种共鸣、这种共鸣既是创作的基础,又是史诗不断充实、发展的条件。
有了听众的默契、理解,技艺好的艺人不仅吐字清楚,曲调和谐,节奏分明,抑扬顿挫把握恰到好处,而且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变化、人物不同遭遇恰如其分地添进新的唱词、新的唱腔。在故事主线、主要情节不变的前提下,每一次说唱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,就是在这种不断创作的过程,格萨尔史诗不断得以充实,得以延续和发展。而每一次成功的说唱,总能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完美境界。
尤为重要的是,说唱艺人带给牧民的决不仅仅是一个格萨尔的传奇故事,一场降魔除怪的战争经过。牧民们会感受到自己的感情、意愿、尊严有了一个代表,自身的勇敢、力量,智慧有了一个化身。格萨尔无畏的行为使他们更感受到了一种精神,一种孜孜追求真善美、相信邪恶终究被正气压倒的精神,格萨尔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。
高原以外的人们,常把格萨尔王传当作一个颂扬英雄业绩的故事来对待。最多把格萨尔王传当作一部文学作品看待。而对于深信格萨尔曾经就在这块上地上生活、征战过的高原人来说,格萨尔其实是一个浸润于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,是史书。
每年藏历的正月初三、和藏历的七月十六,德格竹庆寺都要举行盛大的“巴特松吉” 演出。“巴特松吉” 意为三十位英雄。这演出就是俗称的跳“格萨尔藏戏”。在雄狮大王格萨尔的率领下,三十员大将逐个登场。
藏戏是藏区特有的地方戏,由于受地理环境及宗教的影响,多少年来基本没有同其他地方的戏剧进行交流,其它剧种对它的影响极小,藏戏一直保持着一种古朴。在这种古朴中也就保留了藏戏特有的古老文化传统,保持着藏戏这个剧种特有的韵味。
在这里,宗教的氛围格外浓厚。格萨尔,在人们平时的说唱中,人们是按照自身的经历来塑造的,格萨尔放牛牧羊,他的妻子也背水熬茶,说唱中的格萨尔更令牧民亲近。但此时,格萨尔就是下凡的天神,他有许多大神通,数不尽的超常本领,全在举手投足中,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色衣甲中,让人去体会,去品味。
在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信奉藏传佛教的地方,格萨尔演变为神是极其容易的事情,事实上,白教、红教的许多寺庙里已经把格萨尔及三十员大将列在护法神之中,还有许多有名望的高僧,都写下过赞颂格萨尔大王的敬同、赞词。
近几年来也有独树一帜的人们。色达藏戏团,把原来在草坝上演出的藏戏搬上了舞台。运用灯光、舞美,注重道白,对唱,配以武打搏斗,加上藏族文化气息浓郁的音乐、一下博得了千千万万牧民的认可和喜爱。
格萨尔的形象出现在传统的“唐卡”画中并不多见。而这幅蓝色底子的“唐卡”,据说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。这里的格萨尔手持长矛的姿势,同手持金刚杵护法神的姿势几乎完全相同。这也难怪,“唐卡”所反映的内容都同宗教有直接的关系。格萨尔王进入“唐卡”画,是因为他终身降魔伏怪,备受人尊重,以他天神之子的身分,无边法力的本领,尊为佛法的护法天神也是顺理成章。
这幅“唐卡”的下方一位僧人正对众人说唱格萨尔的画面值得注、意,它起码说明这在三百年前,说唱格萨尔已经出现,它还说明,说唱格萨尔艺人中不仅有俗人,也有僧众。
格萨尔成了永久的话题,也成为了取用人尽的艺术资源的宝库。甘孜州一群新画家,继承民族优秀文化,采用传统的“黑唐卡”的表现形式,以恢宏的气势,把格萨尔生平及其业绩,把格萨尔身边的人物都浓缩在这幅画中。
不论格萨尔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,还是藏族民间传唱里的神话人物,但关于他的史诗、他的形象,巳经成为了藏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,一颗闪烁在藏族文化大海中的巨人珍珠。格萨尔王这一艺术形象已经进入了全世界不分种族、民族的审美范畴,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光灿夺目的一部分,是藏民族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要贡献。
您好,如需制作类似以上广告词为真人广告录音,请联系我们客服微信/电话:18945129820 客服QQ:3755357 我们免费为您撰写广告录音词,我们拥有上百个真人广告录音师,全天为您服务,制作真人广告录音配音低至几十元起,而且还免费送6个背景音乐!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- 上一篇: 人物宣传片配音解说词
- 下一篇: XX酒业公司专题配音文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