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次大胆的想象和策划。当产业的轰鸣,惊醒了沉睡的荒岭荒坡,太行山上,有了一道震撼人心的现代风景。
这是一种坚定的决心与信心。一个城市的腾笼换鸟,有争议,有阵痛,但正是这种锐意整合,赢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这是一曲激越而生动的赞歌。一个个此起彼伏的新项目,伴随着新产业的快速延伸,济源多了一个萌动活力、潜力无限的经济增长点,数以万计的周边群众,清晰地感受到改变生活的力量。
这里,是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。
从闻名全国的五小工业,到洋洋洒洒的产业集聚,济源从来都不缺乏奇迹。但在一个个现象、速度的背后,济源也时常遭遇瓶颈。新项目新机遇的垂青,本土企业扩张的急迫,往往受限于城市里日渐局促的发展空间。
新世纪,一个“工业出城、项目上山”的思路,使济源的未来豁然开朗。玉川产业集聚区,正是源于济源对产业布局的深刻思考。
2007年5月,济源决策规划建设玉川产业集聚区。玉川集聚区,位于中心城区以北,一期规划控制总面积26平方公里,可开发荒山荒坡未利用地3万余亩,除保留原生态用地1万亩外,可开发工业用地2万余亩,相当于建国60年来济源全部工业用地的总和。二期规划控制总面积30平方公里,可开发荒山荒坡工业用地3万余亩,可满足今后10年工业发展用地需求。2009年,玉川产业集聚区跻身河南省26个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行列,并荣获“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”荣誉称号,2010年8月被确定为“全国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县(市)创建活动试点单位”。
一条辽阔壮观的环山产业带,几个生机勃勃的产业集群,和大气、灵气、秀气的城市遥相呼应,揭开了“产城一体”的新篇章。
2000多年前,愚公曾经在这里挥镐挖山。2000多年后,愚公后代把敏锐的发展触角,延伸到太行山里曾经人迹罕至的角落。玉川产业集聚区,是一个希望地带,寄托着济源对未来的强烈期许。
一号线、二号线、三号线……地图上的信笔挥洒,意味着大山里经年累月的奋斗。曾经沉寂的荒岭荒坡,被几条横空出世的干道,划分成一个个蕴育着活力、蕴育着希望的板块。
三年多来,济源倾全市之力,建设玉川产业集聚区。市财政累计投资5亿余元,社会及其他投资25亿元,新建主干道80公里;新建供水、排水管网8万米;新建干线电网22万米;建成日供水15万方的供水工程、日排污10万方的排污工程以及供气工程;新建标准化厂房22万平方米。水、电、路、气、通讯等“五通”的实现,为更多企业的入驻奠定基础。
这里,不光是一个产业带,一个新兴的发展空间,更意味着产业整合的创意与落实。
玉川产业集聚区,按照“集中、集聚、集群、集约”的总体要求,目前已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,就业人口3万余人,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。
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,以豫光集团为龙头,依托有色金属,构建“合金——新材料——机械电子——装备制造”产业链;光伏产业集群,以中博集团为龙头,依托多晶硅,构建“多晶硅——单晶硅——硅片——电池”光伏产业链;化工产业集群,以恒通集团为龙头,依托PVC树脂,构建“树脂——加工——新材料——装备制造”产业链;循环经济产业集群,以中国建材集团为龙头,依托废渣、废水、废气,构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。
新兴产业迅速做大,传统产业更强更优。三大产业集群、三大产业链条,伴随着玉川产业集聚区激越的成长脉搏,形成千帆竞渡、百舸争流的态势。
十二五,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。当科学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,当结构调整、经济转型的课题迫在眉睫,当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瞄准更高更远的目标——玉川产业集聚区,作为一个新兴活力地带,必将被赋予更加神圣、更加艰巨的使命。
2010年,玉川产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总收入183亿元,工业增加值50亿元,实现利税22亿元。
集聚区发展的备忘录上,已明确制订了2012年发展总量规模翻一番的目标。届时,企业年营业总收入将达到500亿元,工业增加值180亿元,利税将实现50亿元,就业人口将达5万人,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将被控制到2吨标准煤以下。
2015年,十二五末,玉川产业集聚区发展总量规模将实现第二次翻番。这里将基本形成四大产业集群,企业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,工业增加值360亿元,将实现利税100亿元,新增就业5万人,带动10万人致富。这里将被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、区域新兴的新能源及能源基地、中原重要的化工基地,将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、生态园林产业园,成为济源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。
一段沉寂的历史,已成为永远的过去。
一方充满活力的热土,必将催生玉川大地新传奇。
您好,如需制作类似以上广告词为真人广告录音,请联系我们客服微信/电话:18945129820 客服QQ:3755357
我们免费为您撰写广告录音词,我们拥有上百个真人广告录音师,全天为您服务,制作真人广告录音配音低至几十元起,而且还免费送6个背景音乐!
添加客服微信,免费送广告录音词
脚本宣传片产业集聚
这是一种坚定的决心与信心。一个城市的腾笼换鸟,有争议,有阵痛,但正是这种锐意整合,赢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这是一曲激越而生动的赞歌。一个个此起彼伏的新项目,伴随着新产业的快速延伸,济源多了一个萌动活力、潜力无限的经济增长点,数以万计的周边群众,清晰地感受到改变生活的力量。
这里,是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。
从闻名全国的五小工业,到洋洋洒洒的产业集聚,济源从来都不缺乏奇迹。但在一个个现象、速度的背后,济源也时常遭遇瓶颈。新项目新机遇的垂青,本土企业扩张的急迫,往往受限于城市里日渐局促的发展空间。
新世纪,一个“工业出城、项目上山”的思路,使济源的未来豁然开朗。玉川产业集聚区,正是源于济源对产业布局的深刻思考。
2007年5月,济源决策规划建设玉川产业集聚区。玉川集聚区,位于中心城区以北,一期规划控制总面积26平方公里,可开发荒山荒坡未利用地3万余亩,除保留原生态用地1万亩外,可开发工业用地2万余亩,相当于建国60年来济源全部工业用地的总和。二期规划控制总面积30平方公里,可开发荒山荒坡工业用地3万余亩,可满足今后10年工业发展用地需求。2009年,玉川产业集聚区跻身河南省26个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行列,并荣获“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”荣誉称号,2010年8月被确定为“全国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县(市)创建活动试点单位”。
一条辽阔壮观的环山产业带,几个生机勃勃的产业集群,和大气、灵气、秀气的城市遥相呼应,揭开了“产城一体”的新篇章。
2000多年前,愚公曾经在这里挥镐挖山。2000多年后,愚公后代把敏锐的发展触角,延伸到太行山里曾经人迹罕至的角落。玉川产业集聚区,是一个希望地带,寄托着济源对未来的强烈期许。
一号线、二号线、三号线……地图上的信笔挥洒,意味着大山里经年累月的奋斗。曾经沉寂的荒岭荒坡,被几条横空出世的干道,划分成一个个蕴育着活力、蕴育着希望的板块。
三年多来,济源倾全市之力,建设玉川产业集聚区。市财政累计投资5亿余元,社会及其他投资25亿元,新建主干道80公里;新建供水、排水管网8万米;新建干线电网22万米;建成日供水15万方的供水工程、日排污10万方的排污工程以及供气工程;新建标准化厂房22万平方米。水、电、路、气、通讯等“五通”的实现,为更多企业的入驻奠定基础。
这里,不光是一个产业带,一个新兴的发展空间,更意味着产业整合的创意与落实。
玉川产业集聚区,按照“集中、集聚、集群、集约”的总体要求,目前已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,就业人口3万余人,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。
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,以豫光集团为龙头,依托有色金属,构建“合金——新材料——机械电子——装备制造”产业链;光伏产业集群,以中博集团为龙头,依托多晶硅,构建“多晶硅——单晶硅——硅片——电池”光伏产业链;化工产业集群,以恒通集团为龙头,依托PVC树脂,构建“树脂——加工——新材料——装备制造”产业链;循环经济产业集群,以中国建材集团为龙头,依托废渣、废水、废气,构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。
新兴产业迅速做大,传统产业更强更优。三大产业集群、三大产业链条,伴随着玉川产业集聚区激越的成长脉搏,形成千帆竞渡、百舸争流的态势。
十二五,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。当科学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,当结构调整、经济转型的课题迫在眉睫,当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瞄准更高更远的目标——玉川产业集聚区,作为一个新兴活力地带,必将被赋予更加神圣、更加艰巨的使命。
2010年,玉川产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总收入183亿元,工业增加值50亿元,实现利税22亿元。
集聚区发展的备忘录上,已明确制订了2012年发展总量规模翻一番的目标。届时,企业年营业总收入将达到500亿元,工业增加值180亿元,利税将实现50亿元,就业人口将达5万人,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将被控制到2吨标准煤以下。
2015年,十二五末,玉川产业集聚区发展总量规模将实现第二次翻番。这里将基本形成四大产业集群,企业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,工业增加值360亿元,将实现利税100亿元,新增就业5万人,带动10万人致富。这里将被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、区域新兴的新能源及能源基地、中原重要的化工基地,将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、生态园林产业园,成为济源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。
一段沉寂的历史,已成为永远的过去。
一方充满活力的热土,必将催生玉川大地新传奇。
微信号:18945129820
添加广告录音客服微信号,免费撰写广告录音词,低价制作各类真人广告录音
复制微信号
添加广告录音客服微信号,免费撰写广告录音词,低价制作各类真人广告录音
复制微信号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- 上一篇: 怡缘阁酒楼_美食餐饮配音叫卖录音广告词语
- 下一篇: 城市建设专题片解说词